智慧城市建設成疑 數碼鴻溝或擴大

香港立法會日前就「建設智慧城市社區 消除數碼鴻溝」議題進行長達數小時的會議討論。多位議員在發言時紛紛指出,香港在智慧城市建設進度緩慢,許多項目僅停留先導試點階段,普及度不高,市民未能真正感受到智慧設施帶來的便利。同時,社會上不同階層在數碼科技應用上存在明顯的差距,若政府不積極作為,數碼鴻溝問題可能持續擴大。

提案議員吳秋北在會上動議,要求政府加快在社區層面建設智慧城市,使更多市民享受到智能化服務,並關注數碼弱勢群體的需要。吳議員以公共圖書館服務為例,指出許多智慧城市項目進度緩慢,遠遠落後於其他已開發國家,政府工作成效不彰。

而議員梁玉慧、陳月明、楊永傑等人也紛紛在會上發言,提出了多項修正案,提供具體的政策建議,包括加強數碼基礎建設、在社區增加智慧設施、建立數碼教育平台、設立智慧城市標竿社區等。他們希望政府能引入網格化管理模式,以數據和資訊技術提升城市運作效率。

在長時間的討論中,議員們最為關注的,是數碼弱勢群體面對的困境。他們指出基層家庭、長者、學童等在數碼科技應用上較為薄弱,面對諸多困難。有議員建議政府應增加資源投放,加強數碼教育,提升這些群體的數碼素養,並提供貼身的數碼培訓和設施支援,協助他們適應新科技。

議員們一致認為,政府有必要加快建設智慧城市,不能再以「先導試點」之名無限期拖延,應把更多成熟的智能化項目落實推展,使不同階層市民都能享受科技進步紅利,從而提升民生。

至於政府官員方面,科技及工業局局長黃偉綸則表示,政府會繼續推動數碼共融,聆聽各界對智慧城市發展的意見,並制定平衡效率與公平的政策,務求不同階層市民都能從中獲益。他承諾會積極回應議員的建議。

本次會議歷時數小時,充分反映各界對智慧城市和數碼鴻溝問題的高度關注。議員們都期望政府能聆聽民意,落實政策,使香港能在數碼化的浪潮中持續發展,同時確保社會公平和共融。



留言

此網誌的熱門文章

香港龍年前景:從車公廟籤文中汲取的啟示

OpenAI 領導層變動的猜測性分析:使命、權力和Microsoft合作的未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