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衝突 - 歷史縱覽
自20世紀初以來,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間的衝突就層出不窮,成為當今世界最複雜的地緣政治局勢之一。要瞭解這場看似永無休止的戰爭,我們有必要回顧其中的歷史由來。
這塊土地上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紛爭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紀,當時阿拉伯人征服了此地,猶太人淪為次等公民。19世紀末,隨著民族主義興起,大批猶太人開始移民回歸故土,這引發了阿拉伯人的不滿。
1947年,聯合國通過了巴勒斯坦分割計劃,建議以耶路撒冷為中心分為猶太國和阿拉伯國。猶太人欣然接受,而阿拉伯人拒絕並發動了戰爭。1948年以色列國宣告獨立,同時也引發了阿拉伯國家的大規模入侵。經過多年戰爭,以色列成功守住疆域。
1967年的六日戰爭是轉折點。以色列擊敗阿拉伯國家,奪取了耶路撒冷古城。從此,猶太人可以自由進入第二聖殿遺址進行祈禱。1993年奧斯陸協議簽訂後,雙方曾一度互相承認,但和談很快又陷入僵局。
如今,雙方的衝突主要集中在西岸地區以及加沙走廊。巴勒斯坦人要求建立獨立國家,以耶路撒冷為首都;而以色列則在安全考慮下拒絕撤出定居點。此外,哈馬斯等組織不時發動襲擊,使暴力循環無法破除。
對此局面,外界看法不一。有人認為應該在1967年邊界的基礎上建立巴勒斯坦國;也有人指出1947年聯合國方案才更公平。但具體路線仍存分歧。要解決這場長達百年的衝突,雙方必須放下成見,通過談判實現歷史和解。
留言
發佈留言